• 欢迎来到天下茶友网!
  • 013350848306
  • 首页
  • 新闻
  • 茶园
    • 茶山旅游
    • 茶园众筹
    • 茶树品质
    • 古茶树
    • 茶园建设
  • 品牌
    • 产业新闻
    • 会议会展
    • 热点产品
    • 茶楼经营
    • 茶商风采
  • 培训
    • 茶艺表演
    • 茶与养生
    • 鉴定考试
    • 培训机构
    • 茶叶审评
  • 精神
    • 禅茶一味
    • 茶叶文学
    • 茶叶书籍
    • 茶叶百科
    • 修身养性
  • 活动
    • 品鉴会
    • 行业会议
    • 茶艺比赛
    • 公益茶会
  • 茶人
    • 人物访谈
    • 行业专家
    • 培训讲师
    • 茶艺师
    • 老茶客
  • 专题
    • 专题一
    • 专题二
    • 专题三
  • 首页
  • >
  • 茶园
  • >
  • 正文

四茶齐长韵悠扬(图)

作者:许丽来源:天下茶友2017-07-15

    分享:
开栏的话

一直以来都喜欢那首名为《朋友别哭》的歌。歌词中写道:“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这些年堆积多少,对你的知心话……”说起这首歌,并与这个关于茶的栏目放在一起,其实,目的也只有一个:作为广大茶企、茶人的朋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产销连线”都不会改变初衷。

产销连线的初衷:为好茶找市场,为爱茶人找喜爱的茶。茶

为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壶里乾坤大,茶中岁月长,一把茶壶,一只砂罐,一曲茶歌,一瓣翠芽,都足以见证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山水交融的八闽大地,遍植被茶圣陆羽誉为“南方嘉木”的茶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盛赞闽北茶叶之优质。

善茶的皇帝宋徽宗在他撰写的《大观茶论》中写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致清导和。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建溪两岸,闽北之茶多集中于此。

自唐而今,自建安而建州而剑州,建溪岸边的这方水土数易其名,茶香却经久不散,茶事也一直不绝。闽北种茶历史悠久,处处飘逸着茶香,弥漫着悠悠茶韵。

地处福建北部的南平,俗称闽北。中国的六大基本茶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而在闽北这块土地上,却孕育着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四种茶类。 历史上的辉煌

宋赵汝砺《北苑别录》曰:“建安(今建瓯)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载“建安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其阳多银铜,其阴孕钻铁,厥土赤愤,厥植宜茶。会建而上,群峰益秀,迎抱相向,草木丛条,水多黄金,茶生其间,气味殊美,岂非山川重复,土地秀粹之气钟,于是而物得以宜欤。”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苑所产名茶代出不绝。

北苑御焙从南唐五代十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持续御贡达四百五十八年。

北苑贡茶始于南唐五代十国,盛于两宋,衰于元,继而兴起的是武夷茶。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形地貌,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引起了官家重视。公元1302年,武夷山设立了皇家焙茶局,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每年武夷山的茶叶,沿着一个个驿站,经过几千里路程递送进北京。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1557年,整整255年。

政和茶叶的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宋初。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当时的关隶县因进贡白毫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隶为政和”,沿用至今。到了清朝,政和白茶也因其价格不菲,故有“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牡丹与银针”之说。

由于明代开制芽茶,使得闽北茶在明清之际获得大发展,红茶、白茶与乌龙茶、绿茶并茂齐辉,形成了闽北茶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的局面。

许多文人墨客以品茶为乐,吟茶会友,或饮茗或吟诗。自陆羽《茶经》之后,品吟闽北茶的茶诗、茶文、茶联层出不穷,茶事文事相生相长,一缕一缕地飘扬着闽北茶之韵。

“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末误用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屠隆《考粲余事》)

梅尧臣偏爱建茶(闽北茶的别称),流传下来的十多首茶诗中很大部分是写建茶的。欧阳修对建茶情有独钟,乃至晚年退居仍念念不忘:“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夸。”

明代,在武夷品茶颇得岩韵真谛的陈雨诗云:“毫尖似雪细于丝,活水须烹品色时。只许素人来共啜,莫教肉鄙酒徒知。”

现代赵朴初先生于武夷山饮茶后,在《闽游杂咏》中写道:“饱看奇峰饱看水,饱领友情无穷已。祝我茶寿饱饮茶,半醒半醉回家里。”

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在品饮闽北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从单纯的物质享受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享受。

南平的“绿色金矿”

晚清一位闽籍博物学家在其《闽产录异》中称:“凡茶,他郡产者,性微寒;武夷九十九岩产者,性独温。”究武夷茶品第不同的原因,正是武夷山地理环境的影响:“岩皆特拔挺起,凡风、日、雨、露,无一息之背;水泉之甘洁又胜他山;草且芳烈,何况茗柯。”在武夷这样的山水之地,连草都有芳香烈韵,何况茶呢!

考察南平茶园,多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茶园土壤由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组成,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表层腐植厚,有机质含量高,富含养份。

这些年,南平利用空气好、水好、生态好等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借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环保需求,打生态品牌,生态茶产业强势崛起,“大武夷”品牌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的“绿色金矿”。南平市政府将良好的生态环境看做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

近年来,南平市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科学的茶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全面推行茶园标准化建设,提出了联手打造“武夷生态茶”品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大红袍”为引领,打造绿色武夷生态茶。如今,随着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打响,大红袍身价倍增,效益直线上升。在发展大红袍作为南平市茶产业主导品牌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茶业的发展:建阳主打闽派水仙、建瓯主打建瓯水仙和矮脚乌龙;松溪主打松溪绿茶;政和主打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整个南平茶品牌声名日盛,茶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蒸蒸日上。
当前,南平全市茶园面积60.9万亩,全市QS认证茶企583家,规上茶企60家,规上茶企总产值58.7亿元,市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通过ISO9000、HACCP认证企业13家。基本上建立起了以“武夷山大红袍”等公共品牌为主导,以企业专有品牌为基础的区域茶叶品牌体系。全市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59个、名牌产品23个。这将会进一步提高南平茶叶的附加值,对大力提升产业水平,促进茶业增收,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评论

最新评论

匿名茶友


2017-11-27 17:00
匿名茶友


2017-11-27 17:44
  • 1
  • 2
  • 3
  • 4
  • 60

推荐阅读

中外名人宜宾论...

3月17日下午,第二届国际(... [详细]

2018-03-17
新时代 新体验...

京津冀地区的茶业盛会——20... [详细]

2018-03-13
@您有一份20...

天下茶友网作为茶行业极具权威... [详细]

2018-01-10
蒙顶山举行茶祖...

8月19日上午10点,"茶祖... [详细]

2017-08-19
  • 王龙:老茶客的滋味生活... 2017-08-14
  • 王琼茶艺行茶十式图解 ... 2017-08-02
  • 四茶齐长韵悠扬(图)... 2017-07-15
  • 四川茶艺大赛决赛落下帷幕 ... 2017-05-30
  • 四川茶艺师发起保护上百年古茶... 2017-04-19
  • 2016四川藏茶六大新闻热点...

  • 2016湖南黑茶十大新闻热点...

  • 2016云南普洱茶十大新闻热...

茶园

  • 茶山旅游
  • 茶园众筹
  • 茶树品质
  • 古茶树
  • 茶园建设

品牌

  • 产业新闻
  • 会议会展
  • 热点产品
  • 茶楼经营
  • 茶商风采

培训

  • 茶艺表演
  • 茶与养生
  • 鉴定考试
  • 培训机构
  • 茶叶审评

精神

  • 禅茶一味
  • 茶叶文学
  • 茶叶书籍
  • 茶叶百科
  • 修身养性

活动

  • 品鉴会
  • 行业会议
  • 茶艺比赛
  • 公益茶会

茶人

  • 人物访谈
  • 行业专家
  • 培训讲师
  • 茶艺师
  • 老茶客

其他栏目

  • 新闻
  • 专题

加盟合作

天下茶友电话:0-13350848306

天下茶友传真:0-13881743366

官方邮箱:66133853@qq.com

    友情链接:
  • 中华茗茶网
  • 茶联网
  • 茶叶新资源
  • 茶搜搜
  • 福建茶叶网
  • 陕南绿茶网
  • 和君咨询
  • 福建茶叶新闻网
  • 中国黑茶网
  • 茶界
  • 伴夏茶网
  • 宜昌茶叶网
  • 茶楼设计网
  • 神州茶网
  • 中国茶厂网
  • 四川成都华夏茶艺培训学校
  • 问书堂文化艺术网
  • 深圳茶博会
  • 中国茶博会网
  • 蒙顶山茶叶交易所
  • 智慧茶城

天下茶友网2010-2018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22145号-1
www.chayou365.com 天下茶友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TX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