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友网1月29日讯:1月27日,由四川电视台教育频道“阳光起跑线”栏目和大凉山公益网共同发起“走进凉山,关爱贫困学子公益行”活动在成都龙和国际茶城启动。当天出发,于28日抵达大凉山深处,分别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平川镇绿马铺小学、园田小学进行了现场资助。
“和”四川小记者们一起出发,距离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100公里外的盐源县,首站到达平川镇绿马铺。公办小学临大马路,这是该镇条件最好的学校。仔细看校门口的蓝牌子,上面清晰的印制着“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但是我们后来得知,这所公办完小,仅有的一台电脑是教师们用于办公的。
正值寒假期间,教务主任郑老师因为心疼孩子们,就没有召集遍布在十里八乡的学生回校。听他讲到,最远的学生需要带上简单的午餐,步行近3小时才能到达绿马铺小学,看到稀稀落落的农舍,远望大山,很难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坚持下来完小六年,这绝非大城市里孩子能胜任的。简单赠予仪式后,我们再次出发,赶往大山深处。随处可见贫瘠的山体,山路十八弯,一路颠簸。
半小时后,车行暂停,大家得下车,需要步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田园小学”。徒步中,在易老师的带领着精神十足的小记者们,大步朝前,我们几个大人步伐有点落后。
大凉山的太阳很温暖,远处高耸着雪山,不多一会,身上汗湿了个透,20里的山路,对绝少运动的大家来讲,还真是一个挑战。2小时后,到达乡政府和田园小学所在地。
这是一所民办小学,附近山村的孩子们就学,这里是最近的地方。我们看到的这个田园小学是刚刚从更远的山沟里搬出来的新校舍。如此寒酸,更难以想象那十里路外的老校区。五星红旗在阳光下飘扬,如此亮丽,这是代课老师和支教老师与孩子们精神和力量的最大寄托。
山路伴着泥尘,小记者们和大人们终于徒步到达,而这个时候,60多个田园小学的师生们已经在这个简陋的操场上顶着太阳,整队练习欢迎词近半小时。他们极近标准的普通话、整齐的队列,还有他们热切盼望的目光,在烈日下,让提前到达的我们心真的好酸。终于到达,让孩子们受累了。赶紧下物资,别让孩子们再受苦。这个时候,彝族老师连忙拿来长条凳,生怕远道而来的贵客累着了,可是全程我们包括小记者们没有一个人坐下。
赠予的不仅仅是来自成都的爱心,龙和还带来了茶城多个厂商数不尽的真心。仪式和形式都不重要,孩子们和老师们,我们带来远远不止是今天这些新购置的学习生活用品。
近三十年如一日,只能被“册封”为“代课老师”的马老师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田园小学,虽然每月只有数百元的代课工资,言谈中他依然感慨、骄傲他亲自教出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去城里上大学、有出息。
13岁的她,已经从田园小学毕业,现在在镇中学念初一,母亲常年病卧在床,家境贫寒的她感谢在过去成都爱心的捐助,言语中朴实而珍贵。我们知道,大山里,太多个你,渴望得到良好的教育,渴望走出大山,于是,我们心里暗暗发誓,大“和”之爱一定要延续。
首次捐赠,我们怪自己准备不充分,龙和李经理和小刘赶紧到这里唯一的小卖部买来几样同学们平素都舍不得买的零食,分给大家。
田园小学一共只有三间教室,每间教室相当于普通住宅卧室大小,摆放着仅有的3排座椅。就是这样,需要容下64位山里孩子同时上课。孩子们拿着刚收到的新书,迫不及待的捧起阅读起来。而这些新书是茶城一位员工在出发前抓紧购买的,很受孩子们喜欢。尽管是很老式的黑板,但书写着规整的板书,庆幸孩子们拥有认真的好老师。
阳光起跑线的“四川小记者”们再步行山路1小时,到田园小学老校区已2点过,午餐已备好,“土豆大餐”没有让任何一个小朋友皱眉头,刚刚的那位大眼睛妹妹吃得很香。希望回到城市,你们不要再浪费粮食,想想大凉山里的伙伴们天天与土豆为主食。
为期三天的“走进凉山,关爱贫困学子公益行”公益活动在28日这一天让我们心绪起伏,彻夜难眠。几小时的山路步行中,体会到了大凉山孩子们求学的艰辛;从孩子们纯真朴实的眼神中,感到他们对知识和幸福生活的渴求。
大“和”之爱,正在前行。这一项向凉山贫困学校及学生们进行生活、学习援助的公益活动,成都龙和国际茶城以及全体厂商还将继续进行。以大“和”之心、用慈善心、公益心、博爱心、爱心感染爱心,传递温暖,以“一对一”的形式把每一个微小力量汇聚成一条大“和”之爱带到大凉山以及更多的贫困学子手中、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