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友网3月20日讯:2014年,不少茶企将目光转向了大众茶市场。会上,福州市泉州商会安溪茶叶分会秘书长王桂林分享了安溪茶企的尝试。“在去年的第二届福州茶博会上,我们组织安溪10家茶企参展,打造了民生茶一条街,推出了每斤售价300元和500元的安溪铁观音民生茶,没想到很受欢迎,现场甚至一度出现了排队买茶的情况。应该说,大众茶还是有市场的。”
那么什么样的茶算是大众茶呢?价格是否是决定因素?在旅港茶人温建平看来,此前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的现象,如今,市场回到了重新整合的时候,茶叶价格也被交由市场来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我觉得关键的一点还在于,要让买茶的人懂茶。只有消费者懂茶,市场价格才会进一步趋向理性。而这还需要依靠大家的努力推动。”
七阅茶业有限公司王明琦对此也深有体会。她说春节时一位中学同学来找自己买茶。“我开始拿了六七百元的茉莉花茶,那也是五窨以上的,结果人家喝了之后,一直追问有没有更好的。最后我拿出两千多元的针王,结果人家很高兴地买了,说是好茶。因此不见得大众茶就一定得是低价茶,还是要看有没有市场。”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陈郁榕老师的认同。“好茶就应该有好价!”在陈老师看来,有些品质好的茶叶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这些茶叶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这就完全可以也应该卖出好的价格。“我的理解是,大众茶应该是让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茶,关键是品质和价格要能对得上。”
其实茶还可以这样卖
除了建议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加速推进茶产业网上销售外,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朱永康还特别指出,应进一步挖掘茶的价值,推动茶叶的深加工,尝试向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发展,开发出更适合年轻人,更适应当前社会节奏的产品。他表示,尽管目前针对茶叶后加工的研发和实践才刚刚破题,但是这一领域前景广阔,福建茶企要在新道路上迈开步子寻求发展。
对此,温建平也表示,应尝试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茶,培养年轻的消费群体。他指出像是元泰红茶屋的形式就很好,能让年轻人愿意走进红茶屋喝茶,去接触茶并了解茶。
而在会后,明岩茶业也分享了企业的一些创新经验。“我们目前在做一个商友会的活动,把一些一线经销商组织到一起,周期性地举办品茶赛,通过活动规整出一些合适目前市场的产品的特点,为厂家生产产品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经营心得的交流,争取在战术和战略上去突破。此外,商友会还可以抱团采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抓住机遇将闽茶推向世界
国际上有很多消费者,都对中国茶尤其是正宗的闽茶有很大的兴趣,也有很大的需求,我们在实施茶叶走出去战略过程中,除了要调整制造工艺——让走出去的茶叶口味符合其他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外,还要调整制造标准——农药残留标准一定要和国际接轨,最后用理性的态度(不能有暴利的心态)才能把闽茶更广地推向世界各地。
当下,福建自贸区即将挂牌上路,自贸区里有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所以,企业还可以审时度势,利用福建“山海侨台特”的优势,充分抓住机遇,把闽茶做大做强。
变革的时代也充满挑战
中国茶产业是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如今中国茶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七万家茶企敌不过一家立顿。在整个中国茶产业版图中,没有能够与国际茶业巨头相抗衡的明星企业。
回首过去的2014年,对于广大茶商、茶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而福建作为产茶大省,不仅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乌龙茶的故乡、红茶的发祥地,还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白茶、绿茶的产区,如何将茶资源大省转变成茶产业强省,重塑茶产业的辉煌?
有人说要创新营销模式,比如抱团共同发展,有人说要深度挖掘茶产业的内涵,比如制作茶食品、深加工药茶等,还有人精耕于茶文化与茶健康的传播。
所以面对市场风云突变,大家都在静下心来百花齐放寻求各种转变方法。在这摸索的过程中,闽茶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责编 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