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友网5月11日讯:去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批准由乐山市政府牵头筹建的“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是四川省茶叶行业唯一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自开展示范区创建活动以来,乐山市茶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茶叶种植规模、种植效益、带动农户增收等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种”大茶叶基地:茶叶面积达117万亩
5月7日上午,记者驱车从犍为县城出发,1个多小时后,来到位于该县罗城镇的凉厅子茶叶有限公司标准化茶叶基地。一路上,汽车沿着茶园道路盘旋而上。透过车窗,记者看到平整的梯度坡上,一排排刚种植不久、绿油油的茶树映入眼帘。“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山包,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乐山市高标准茶园的一个典型。”市农业局经作站茶叶专家梅淑珍介绍,经过2年的发展,凉厅子茶叶有限公司茶园的道路、梯度坡、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一块总面积逾1000亩的标准化茶叶基地已经形成。
“一流企业做标准,只有做标准,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凉厅子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胜利笑着说,2013年,该公司在罗城镇铁岭村、青狮村流转110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茶园。公司按照标准化茶园规程进行规范管理,紧盯北方市场、选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等优良品种茶苗;在土壤配方方面采用有机土壤栽培,在病虫害方面实行统防统治。“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做到标准化。”陈胜利介绍,他们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达到企业发展、合作社壮大、农民致富增收的多赢局面。“你看远处那片‘馒头山’,那里将建设合作社苗圃基地。”指着远处一块形似馒头的茶山,陈胜利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后还将建设标准化生态旅游观光茶园、青少年茶叶知识普及基地和茉莉花文化广场,形成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标准化茶园。
据了解,近年来,乐山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14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17万亩。在建设茶叶基地中,乐山市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建带,以带扩面”的工作思路,以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示范区为抓手,促进茶叶基地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块状聚集发展。按照田成方、土成型,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全面提升的标准,重点打造夹江—峨眉20公里20万亩生态茶叶产业带、五通桥—犍为—沐川50公里50万亩标准化茶叶产业带和茉莉花茶产业核心区、马边有机茶产业带。
“泡”浓峨眉山茶:茶叶综合产值已达85亿元
太阳当头,车辆缓缓驶入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远远地,记者便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茶海”,几个头戴遮阳帽的妇女在“茶海”中穿梭,她们正专心致志地采茶。
龙沱乡乡长李勋介绍,龙沱乡修文村是最典型的茶叶专业村。该村立足自然生态环境极佳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茶园,在丛林与沟崖中开辟“致富路”,在广阔的山野里描绘林茶间种的生态茶园图画,闯出了山区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修文村茶园面积5200余亩,人均茶园面积3亩多,是全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茶树种植,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修文村发展茶叶,不仅吸纳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发展,每年还吸引毗邻区县1000多名劳动力前来采摘茶叶,因此成为季节性的剩余劳动力吸纳村。
修文村仅是乐山市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山市在茶产业发展中,坚持做响做大品牌,“泡”浓峨眉山茶。大力实施“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茶”、“马边绿茶”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将“峨眉山茶产业”打造成中外驰名的大品牌,让峨眉山茶香飘天下。
2014年,乐山市茶叶产量达到8.2万吨,综合产值85亿元。按照乐山市确定的“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目标,到2015年,全市茶园规模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100万农民增收致富。(责编 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