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还指出,目前,乡村发展还存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茶产业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经营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整体上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然而,传统的以不断追求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建茶园面积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高质量,高效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矛盾;茶产业新供给滞后于新市场新需求的矛盾;生产的规模化进一步扩大趋势与市场本土化趋势日益强化的矛盾;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与生产性单一供给的矛盾等等,茶产业发展所呈现的阶段性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且严重影响茶产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现代茶产业是生态友好型茶业;是全球化与生活化为特征的茶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市场导向的新型茶业;是现代科技武装的茶业;是多业、多元融合创新的集群性茶业;是高质量与高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茶业;是具有综合产业竞争力的茶业;是茶农、茶企、茶消费者、茶区政府利益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茶业。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生产导向性传统茶业向市场导向性现代茶业转型,是推动我国茶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也是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目前,我国的茶产业,从本质上看是政府主导的生产导向型茶产业。各项补贴推动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政府与企业的双重推动,茶园基地越建越多,厂房越建越大,茶产品越来越高档,茶品牌日益地方化与企业化,茶艺表演愈益精湛。各产茶区,茶生产基地发展有增无减,茶龙头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茶种质资源性状相近、加工技术工艺大同小异,品种同质、生产同质、产品同质、市场同质,茶产业效益普遍低下。茶,远离生活的非市场之势正在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滞阻。加快推进茶业市场化,已经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茶业界高度重视。
如何才能实现市场化?
以“两化”推进市场化。“两化”就是全球化,生活化。面向全球市场推进全球化,面向大众生活,推进茶产业生活化,将茶回归大众生活本源。按照不同时间市场、区域市场、人群市场的消费行为制定市场方案,从事产品研发,创新运营模式,提供市场服务。
以“两看”引领未来市场创新。“两看”,就是要看世界,看未来,跳出本土,反对复古,面向未来。主动参与全球茶业市场竞争,以全球化的市场推动茶业发展。把握不断对象的未来需求,以未来需要引领茶业创新,以创新的成果服务市场需求。
创建智能茶业,加快应用智能技术变革传统茶产业,重塑供应链是茶业现代化紧迫的战略任务。我国传统茶业正面临两大历史性挑战:一是劳工的长期短缺及传统茶叶加工技术的传承断代;二是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原产地化加快。这是影响我国茶业现代化的两大难题。
如何解决茶业发展的现代化难题?关键是加快推动传统人工型茶业向智能型茶业的转型,创建面向全球化,面向未来生活的现代新型茶产业。重点抓好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的分拣、全流程加工、包装的智能化。
创建智能化的、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供给体系与智能化市场,做好面向市场多元需求的拼配的智能化创新,推进茶产业与社会生活智能互通融合,以适应茶市场的区域化、原产地化、个性化及综合功能的新需求,推动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传统的分类方法,创建面向市场需求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新类别。茶的分类应该有利于茶产业的创新,以科学的分类促进茶产业的整体发展。然而,我国茶的传统分类是以生产或者是加工工艺为依据来进行的,也就是以“发酵”为依据来进行分类的。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等,八大茶类,长期不变。
长期以来,以“发酵”为依据的分类方法,不断引导茶人以生产为导向,围绕“发酵”等工艺来展开,注重茶外形的变化的重复性的创新。其创新的动力不是源于市场需求,而是茶人相互间的产品欣赏。在扁、条、圆、针、螺等上求完美。所以,不论产区销区,各种比赛层出不穷。实践证明,以“发酵”等工艺为主体的分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整体创新,进而制约茶产业的现代化。
从茶的发现来看,茶是人的生活品,茶的本质是人类健康的自然赐品。要促进茶业的现代化,就必须推进茶产业向茶本源的回归,面向生活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引导茶产业向健康产业的发展延伸。创新茶业分类,跳出传统“发酵”单一依据,面向市场需求,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创建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新类别。
近几年,养生茶、水果味茶等茶门类的快速发展,正在分食传统的茶市场,可以预见,这些新型茶类将成为新型茶产业门类,引领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大众对茶产业需求的功能化、综合化、个性化、体验化及精神满足需求的增强,茶产业的整体创新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养生茶产业的发展,推动功能性植物与传统中草药饮品化发展,进而实现中国养生茶产业形成全球新的茶业优势。
茶原料中间功能成份相关产业的广泛应用,将推动茶成份与其他产业元素相结合,创新新型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创意茶产业的发展,推进茶产业多功能化延展与多业融合创新,形成面向新市场需求的新型茶服务产业。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农业作为品牌城市新名片,不断提升“青”字号品牌价值,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1-08-05北纬40°,京郊半山区,昼夜温差大,北京平谷区是大桃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平谷大桃也不负众望,摘取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宴会用桃的“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庆礼桃”。 ...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