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下茶友网!最值得信赖的茶友交流社区(www.chayou365.com)
茶友热线:13350848306|茶友首页|加盟合作|帮助中心

“祁门红茶”商标案解读:从地理标志到商业品牌

作者: 天下茶友网 阅读次数:0 1970-01-01 08:33

岁末年尾,北京高院判决将使用范围仅限于祁门县的“祁门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告无效的消息,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茶叶产区围绕地理标志纷争的案件层出不穷?目前茶产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案件的判决呈现什么导向?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和发挥地理标志在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茶叶地理标志纷争喜忧参半

熟悉茶行业的人会有个感觉:每隔一段时间,从不知道哪个茶区就会传出围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纠纷案件。简单回忆一下就有:浙江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维护官司、湖北宜红商标的法律纠纷、安徽祁门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纷争……


这些案件的出现首先值得欣喜:因为这意味着这个茶区的规模足够大了,企业足够多了,商业和法律意识足够觉醒了。

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的负面影响:


一是出现纠纷的茶区往往还处在农业生产为主的阶段。企业多、规模小,虽具有地域品种和“品牌”历史与积累,但旷日持久的纷争,使本来可以推动标准化的地理标志,反而成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当地企业标准化、品牌化的掣肘。


二是从中看到各茶区的发展还很不均衡。有的发达地区,已经处理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问题,进入了维护、管理和应用阶段。比如西湖龙井地理标志;有的地区却陷入地理标志纠纷的漩涡,而有的地区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意识还没有觉醒。


申请注册地理标志 如何证明

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采用“地名+品名”的方式证明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简单讲,它可以让被证明产地的商品增值。

既然有这些好处,为什么同一产区的企业或者组织会“打架”呢?其中一大原因产生于历史的久远和观念的分歧,使地理划分难以简单明了。以刚刚被宣告作废的“祁门红茶”商标为例。按现在公众的理解,祁红就是祁门红茶,而祁门就是祁门县。但在历史和自然中,茶叶的生长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而不会听命于人为的行政区划。案件一方的国润公司提供的证据表明: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后来,祁门红茶的产区都包括石台、东至、贵池等地。他们认为如果把这个证明商标仅限于祁门一个县,既违背了客观历史和现实,也损害了其他产区茶农的合法权益。从终审判决看,显然北京高院最终采信了这个证据。

“祁门红茶”商标案启发行业:法院在地理划分上会坚持实事求是,并注意做到历史与现实的均衡。茶区在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时,一定要做足历史功课,协调好各方关系,并要具有开阔的胸襟,否则很容易招致矛盾、浪费发展机遇。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案判决的启示

众所周知,某种茶叶作为农产品能成为公共品牌,尤其在还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年代,具有知名度、公信力,除了产区、品种、工艺、规则之外,也一定与商业渠道的贡献分不开。

去年,在茶行业还发生了一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纠纷案:湖北“宜红”商标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地处武汉的湖北茶业集团所属的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传承。进入新世纪后,湖北宜昌宜红茶业协会将“宜红”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行注册。于是两个地区、两种理解围绕一个商标打起官司。几经反复,最终“宜红”商标被终审宣告无效。

从这个案例,联系到最新的“祁门红茶”商标案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到:高院坚持了一个一贯的原则——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交给与地理标志相符的地区。因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诞生的目的、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此。而商业渠道、商业运营在历史与现实中,为这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形成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所做出的贡献,在企业的商业商标、市场品牌影响中去实现更合适。


地理标志只是长征第一步企业品牌待发展

事实上,国际上出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初只是一种最低限的防御措施:防止非地理标志地区以假冒来进行不正当竞争。现在,地理标志虽然从农产品延伸至工业产品、加工食品、水产品、传统工艺等领域,但它只是初级品牌措施,是企业商标的一个产地“背书”、地理“定语”。地理保护标志只是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这只是第一步;市场和企业还需要企业品牌,这个过程更艰巨、也更有意义!

因此,茶区和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只是品牌建设的开始,品牌之路绝不能仅仅局限在地理标志范围。如果认为有了这个“血统”“身份”躺着就可以赚钱,不仅没出息,而且一定会行而不远;第二,更重要的工作在于打造企业商标与品牌。世界范围内看,使用同一个地理标志的产品不局限于一两家企业,在这个大帽子下,足够吸引消费者的是那一张张独具特色的美丽脸庞!这是企业这个经济生命体的立身之本!

中国茶行业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地理标志不多、不好,恰恰在于在这个领域倾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使得以地理标志为主体的区域公共品牌一家独大,稀释了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动力和空间。茶企业长期在农业小天地里打转转,小农思维很难突破,与把地理标志、公共品牌这“一叶”看作“泰山”不无关系。

当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看,我们应该承认目前茶行业的商标结构、品牌现状是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既不能超前要求茶行业短时间完成行业集中、品牌打造,也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各茶区在推动地理标志建设的同时,非常需要将企业商标、品牌的建设和研究提上日程。

一是要认识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公共品牌的天然缺陷:公共品牌就是共用品牌,而商标和品牌天然是一种明晰的知识产权,一大二公的公用品牌很容易陷入“公地悲剧”,使其品牌效应递减;二是要加大对企业品牌的发展扶植。放眼世界范围,市场上真正的品牌主体还是企业商标。立顿、川宁品牌都来自不产茶的英国,他们无优势可依赖,就淡化产地产区,以市场导向、消费者导向开拓市场,以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拼配口感征服世界。他们的成功是商业精神的成功、商业规律的成功,而非小农经济的成功!

中国茶业不可能永远盯着产地标识,也无法永远活在田园牧歌中,乡村振兴战略正召唤茶产业新的发展视野、新的发展激情!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众人划桨开大船!“青字号”农产品如何“抱团出海” ——青岛即墨品牌农业建设观察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农业作为品牌城市新名片,不断提升“青”字号品牌价值,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1-08-05

平谷大桃出山记

北纬40°,京郊半山区,昼夜温差大,北京平谷区是大桃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平谷大桃也不负众望,摘取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宴会用桃的“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庆礼桃”。 ...

2021-07-05

让“中国饭碗”里装满品牌粮 ——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纪实

“粤销粤旺”的“粤字号”是如何炼成的? ——广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纪实

恩施硒茶助推乡村加速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