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个叫松尾芭蕉的俳谐师在他的散文里感叹说:秋深矣,不知邻人做何事!他所指的邻人,便是与自己隔海相望的中国。我读到此文的时候,内心翻涌着深切的惭愧。千百年来,我们的老邻居是如此迫切的关注着我们,而我们呢?好似缺乏一种与之对称的关注,这种关注的不对称写在了20世纪那场血泪史中。直到如今,除了部分男同学的移动硬盘里装着很多“日本文化”之外,可能对日本关注度比较高的便是茶文化圈子吧!
一个讲着日语的茶道高手莅临内地,也确实足以让内地茶友兴奋好一阵子。但是明天,在天安门长安街将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我知道,现在我们内地的茶楼也都是品质感极高的风雅之地,所有设备是用来听音乐,播放宣传片,传播禅道意境的,或许这种涉及民族政治的内容会搅扰这种清雅,或许这种敏感话题的抛出会让中日之间的那盏的纯洁友谊不那么纯洁!作为一个茶人,或许正在被这一切所陶醉。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许正在被一种莫名的情绪左右着自己的民族气节。从很多人不喜欢鲁迅喝茶的方式,转而追捧周作人对茶道是如何精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在在给我们提醒了!中国茶人应该要保持何种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梦想成为茶人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眼下,中国茶人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围绕茶事活动,从服装、食品、空间到茶以及茶艺流程都越来越考究。在被工业文明千篇一律的时装堆里,茶人群体拥有了象征自己身份的茶人服;在广大民众还在吃地沟油的时候,茶人群体可以率先尝试生态茶宴有机茶点。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茶人应该做什么,或许老一辈茶人已经用行动向我们做了回复:
吴觉农,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开始组建茶学系,为了民族抗战,吴觉农先生日夜奔波在前方和后方,以挖掘茶产业的能量为抗日出力。在这个过程中,不顾个人安危,甚至差点死于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下。
庄晚芳,在面“文革”中持不同意见,居然愤而给省委书记写信。这些举动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彭先泽,这位曾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的农学专家,为充分开发战时后方资源,调剂边销供应,增强战时大后方的民族团结。投身安化黑茶的研究,同时发展安化黑茶的实体经济,为抗战做了贡献。
孙明经,为了给陷入抗战困局的国民政府开拓税源,深入到川藏茶马古道考察,用胶片记录了川茶茶马古道的珍贵面貌。当时横亘在西南山区的那条古老商道,除了保持着他传统贸易模式,同时也充当着抗战物资运输的使命。
茶人先辈与我们这个民族一道奔赴过那场国难。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灾难,中国茶界其实也未能幸免,甚至还全身心投入到了那场民族使命中去。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能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今,我们在面对那段历史的时候,茶界几乎同时保持了喑哑状态。是大家不愿搅扰喝茶的心情,是大家不想捅破茶事交流中的和谐氛围。但,每当一部抗战影视作品中,一位在中国土地上犯下屠杀重罪的日本将军,在自己休息的间隙静静地身着和服优雅的端起品茗杯的时候,总让人不寒而栗。有人说,日本茶文化繁荣,茶道精神。但侵略者留下的斑斑血迹,以及当代日本民族对待战争的态度,终究还是让人对“和、静、清、寂”投以怀疑的目光。日本茶道宁静氛围的超脱,有没有抚慰过侵略者的变态神经,我们很难说透!但可以肯定,日本茶道的影响力暂时还不足以左右群体行为去反思、去忏悔。
此刻,蓉城的繁华以归于宁静,我于睡之前,默念着松尾芭蕉似的慨叹:“夜深矣!不知邻人做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