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漠如与大恩法师合影
我们再追溯历史的时候,总觉得是一件可喜的事,翻开藏书楼里沉淀的泛黄纸页,先知先觉的祖先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梦回唐朝,那一年,盛唐余晖伴随玄宗避难的步伐南移。习惯了恢弘与盛大场面的玄宗在抵达成都后,任性的耍起了“长安脾气”。虽不是要把益州当长安,但他不会冷落这座城市。大慈寺,是他与益州结下的佛缘。无相禅师是这场浩大佛缘的引渡人。至此,禅茶便在巴蜀文化中悄无声息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期间,隔着时空,大慈寺在信众与禅师传法的交往中,以禅茶一味的传统手法与古新罗国、日本友好的保持着对话。可能部分“内功深厚”的学者,透过如今韩国的“无相禅茶茶艺”与日本“三千家茶道”可以依稀目睹从唐朝大慈寺走出来的丝丝痕迹。
眼下,四川茶文化也在经历着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阵痛。在一个休闲之都,慵懒散漫的文化底色中,要涂抹几丝深邃严肃的文化色彩困难确实是超乎想象的。但是,有这样一群虔诚智慧的爱茶者,硬是做出了这样的成果。梵呗声起,师父如古佛高坐茶台,以神秘的佛法手印开场,行云流水般的演绎佛与茶相伴千载的不解之缘。严谨的仪轨最容易让人庄严。修行者通过一盏茶将内心的所悟传递给大众。“焚香祈愿”、“圣水涤凡”、“佛祖拈花”、“菩萨入狱”、“漫天法雨”、“僧人点化”、“普度众生”、“茶禅一味”。智慧之性,慈悲之心在茶汤中呈现最后将一片禅境与一盏茶汤奉献给芸芸众生。茶的传播,变成了一场精神的布施。禅茶的彼岸,不是沉醉,是豁然开释,是放下,是了悟,是佛祖透过一盏茶汤的传法之路。在各种《传灯录》里,对禅的传承有各种手法,但茶禅应该是最惠及大众,最淡定包容的一种传承法门。仪轨可以一次次被遗忘又一次次被激活。《走进禅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便是大慈寺茶禅法门在眼下这个时代被重新激活的一场重大仪式。我很幸运能够产与到这场仪式之中。也许这就是一盏茶缘,也是一场佛缘。
走进古寺,梵呗声中,总能让虔诚皈依的三宝弟子快速宁静下来。借助佛光法眼,以同体大悲的心态去歆享身边的一切。法会下来,骤然发现,茶与禅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这样一脉相传。禅性不改,这是茶的禅缘,也是禅的茶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