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黄以正
黄以正,出生在台湾,1992年在美国居住至今,拥有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士、明尼苏达大学咨询心理硕士等等的经历。2002年开始在美国经营茶叶以及茶文化方面的事业至今,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开设了3家“禅茶吧”,现在主要从事的是移民、投资方面的顾问公司。黄先生曾参加过四次的美国茶博会,最多時拥有40名美国员工,95%的客户均为美国民众。曾多次应邀至美国各大学以及博物馆,公家机构以及大型企业以茶文化作为主题,话题及应用范围涵盖从美术学院设计,博物馆文物展览,国际文化展示,以及行销公司管理人员训练。
2、目前美国喝茶的新趋势
美国饮茶的一种新的趋势,当然这些趋势必须在我们刚才谈过的美国人的务实、选择上的开放性以及对资本主义消费的前提下去理解。
首先,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的一个趋势,是美国茶叶市场的持续扩大的现象,美国光茶产业的消费市场来说从1990年的20亿美元,到去年已经大概将近100亿美元,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趋势,如果各位有去过美国茶博会的朋友,应该也会看到它从非常小的规模,到现在世界各地,甚至中国的茶叶参展商的增加。另外一个是之前星巴克收购了美国一个非常大的茶器、茶叶连锁店Teavana,也体现了咖啡届巨头星巴克对茶叶的重视,同时在超市里面大家也可以购买不同国家的茶叶产品,我觉得美国大众对茶叶的接受,普遍性会持续的增加。
第二个可能的趋势其实已经行之有年,虽然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不是非常的健康,但是美国社会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的,所以就茶叶的产业来说早在大概10年前,有机茶的栽培和推广就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也是区分茶叶市场品质的重要指标。
其次,对于比较讲究人权与劳工待遇的美国人,“产品公平交易法”也是他们选购产品比较在意的方面。他们不光只是喝茶,同时也支持所有的茶园是用一种公平的方式对待采茶的劳工,保证他们基本生活标准,许多人甚至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有这种认证的茶叶。从这个角度看,已经和茶叶品质没有太大关系了。
第三个我觉会持续的趋势,是传统的简单又方便的袋泡茶或者可立即饮用的罐装茶的市场,当然既然是传统,也会继续的成长。
第四个,是高级茶叶的成长速度会更快,而且会和科技做结合,对于比较讲究的美国人,他们接下来的喝茶方式会走上一个比较高科技的做法。比如说现在美国卖的非常好的咖啡,大部分都已经和Keurig(是美国的一家胶囊咖啡及咖啡机生产商)的厂商进行了结合,基本都是单颗包装的胶囊咖啡,使用机器进行单杯冲泡的处理。所以我想单颗包装的茶叶会仿照咖啡机的方式去走这个自动冲泡的路线,既卖机器,也卖定做的产品。所以我想接下来高档茶除了文化之外,也有可能以科技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高端形象。
最后一个趋势,短期之内,单纯口味的产地茶,仍然不太容易让美国大众接受,除非在包装或者营销方面有大的转变或突破。举例来说,法国是非常注重农产品品质的国家,他们的农业部利用一种产地认证的方式,很快就把一个产品做一个产地上的价值提升。我想接下来如果要让美国人享受单纯口味的产地茶,比如杭州的龙井、福鼎的白茶等待,我想应该要从这样一个方向能看到一个比较好的趋势。
刚才的几个趋势总结一下,主要是茶叶市场的持续扩大,有机茶和平等交易的产品会是主流,简单又方便的袋泡茶虽然会成长但是较高档次的茶可能会和高科技的泡法做结合,最后是单纯口味产地茶短期内除非有突破性的市场推广否则仍然不太容易让美国大众接受。
现在我会做一个短暂的停顿,回答刚才一些群友提出的好问题,首先我想大家都很关心的是,在这个中西文化差异之间,怎样缩减这个差异度,我一开始就声明过我的分享来源于对美国主流茶文化的观察,当然既然有主流就有所谓的非主流。非主流的人群是非常崇尚东方的文化,他们不单喝东方的茶,同时也学东方的武术,太极等等。这个的确有非主流的人群在推广中国茶的原汁原味的精神,但是他们遇到的困境也和各位想到美国推广茶叶文化的茶人一样,他们不知道用怎样一种更简洁、方便的方式去推广中国茶,这就像和一个不会武术的人去解释太极拳和空手道的不同。空手道或者跆拳道等等,这些武术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或招式,让初学者很容易上手,所以实用性上是美国人很容易接受的。我在美国也在学习这些东西,中国那么好的文化的精髓,比如说茶叶和太极拳在这边要能够推广下去,怎样很容易的让他们了解到内在的精神是可以通过外在的学习去获得的。同时我个人并不认为必须把中国很强烈的文化排除于外,才能符合美国人的接受度还有所谓的市场,我想强调的立场是,大家能否集思广益,在未来把我们精髓的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至少能够让没有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能更容易去替我们一同推广中国文化的内在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