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下茶友网!最值得信赖的茶友交流社区(www.chayou365.com)
茶友热线:13350848306|茶友首页|加盟合作|帮助中心

川派茶馆转型发展之路还有多远?——记第三届茶楼行业峰会

作者: 天下茶友网 阅读次数:0 1970-01-01 08:33

天下茶友网讯: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2017年12月21日,冬至节前夕,由四川省茶馆协会、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茶楼行业峰会暨协会年会在成都楚天君临酒店隆重举行。四川省茶馆协会会长、大华国际茶城董事长王利民、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院长欧阳道坤、中国茶宴第一人刘秋萍、杭州门耳茶坊董事长倪闻、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毕晓军、成都茶楼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邓迎峰、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会长李白华、可居茶馆女主人肖烈、四川省茶馆协会秘书长张涛、四川省茶楼协会副会长福窝茶道馆王挺、中国经营报西南新闻中心主任党鹏、茶馆空气净化专家,成都兄弟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伟、南江县政府办公室书记杜维忠、南江县银花中心办公室主任袁旦、天下茶友网CEO杨健等行业大咖、茶楼经营者、茶友及媒体记者共计300多人出席本次高峰论坛。

高峰论坛历时4个多小时,12位嘉宾不间断分享,现场大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同围绕“突破茶楼经营瓶颈、提升茶楼经营利润”的主题展开讨论和学习,从多维度、多视角探索和挖掘茶楼发展之新观点,新机遇。与会来宾共同经历了多元化思维的碰撞,收益良多。

▲大会现场

▲四川省茶馆协会会长、大华国际茶城董事长 王利民


大会在四川省茶馆协会会长、大华国际茶城董事长王利民的欢迎词中拉开帷幕。王利民表示,四川是茶文化发源地,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中,四川省茶馆协会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各类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首届中国藏茶论坛”的举办,活动极大推动了四川藏茶的发展,让养生、健康的理念更深入人心。而针对如何在川茶“茶园面积大、茶叶产量和产值高”的基础上,树立川茶品牌,加快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次大会也将立足茶馆的转型发展,共探产业发展方向。

▲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会长 李白华


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会长李白华也代表成都茶馆界欢迎各位政府代表、茶界朋友以及现场媒体朋友的到来,并预祝第三届茶楼行业峰会暨四川省茶馆协会、成都市茶楼协会年会成功举办。

▲主持人:大华国际茶城副总经理 段逸丹和四川茶馆协会监事 东韵美茶馆总经理 陈锦江

分享嘉宾介绍

刘秋萍

茶与餐结合典范 中国茶宴第一人


欧阳道坤

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茶企领袖俱乐部秘书长


邓迎锋

成都茶楼行业协会创会会长


倪闻

杭州门耳茶坊董事长


毕晓军

茶行业实效营销模式定制专家、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


肖烈

可居茶馆女主人


王挺

四川省茶楼协会副会长 福窝茶道馆“窝主”


党鹏

中国经营报西南新闻中心主任、四川茶楼协会副秘书长


施福津

日川单丛创始人



10大关键词解读

关键词 1 变化

中国茶行业发展处于新常态,正面临着政策、消费、竞争和监管的多重挑战,也伴随着多种因素的变化。譬如,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化、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在变化、茶馆硬件要求在变化、消费者目标群体在变化、茶馆的功能在变化、茶馆从业人群在变化、茶馆竞争格局在变化……这些变化给予传统茶楼(茶馆)严肃的思考:是主动迎合时代潮流,顺应发展变化?还是按兵不动,再寻求合适的突破口?

关键词 2 年轻化

中国的新中产阶层兴起,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未来将是市场消费动力的主要来源。茶叶市场也不例外,年轻化是市场的必然趋势。如何迎合年轻化?了解90后、00后都在思考些什么,他们的需求又是什么,这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成都茶楼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邓迎峰从年轻人消费的驱动因子、影响因子和业态偏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驱动因子:兴趣55%、价格40%、口碑27%、品牌24%

影响因子:主题62%、互动43%、个性38%

业态偏好:餐饮60%、娱乐45%、休闲40%

驱动年轻人消费的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价格,而主题、互动性和个性化更能吸引他们。这源于优越的生活环境、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年轻一代遵循线上社交,线下吃喝的原则,更追求个性和品质,消费更理性,更注重实惠。

茶馆消费主流的变更,引起了茶馆功能、场景、模式等一系列的改变。因此,新时代的转型迫在眉睫。而“共享、体验、兴趣”这三个热点或将成为捕获年轻人芳心的突破口。

突破口

共享:空间、厨房、人员、设备共享

体验:环境式体验、场景互动式、出品新奇特

兴趣:B2C延展消费核心是兴趣,场景平滑、撩拨需求


关键词 3 日活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流量曾是检验线上平台的唯一标准。而现在“日活”成了继流量之后,最有价值的硬性指标。因为流量是数量,而“日活”是质量,“日活”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价值。

类似茶楼茶馆这种传统行业做“互联网+”,流量大且成本低,这是传统行业的优势。但是如何在“日活”的检验中坚持下去是每一个想拥抱互联网的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日活从量变到质变完美的上扬曲线中,产品、信息的迭代创新、消费的延展、互动性的增强甚至产业的联合跨界等都是曲线构成的核心。


关键词 4 客户思维

由于消费升级和主流换挡,一些过去主流的产品和服务被淘汰,茶楼(茶馆)行业普遍都遇到经营的困境。那么,茶楼(茶馆)如何才能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找到破局点?

之前提到整个茶产业都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和变化,企业要做的不是摒弃过去,而是活化传统行业和品牌。我们要做的是用新的场景,新的思维更新迭代过去的营销和理念,完成从“产品思维”到“客户思维”的蜕变。

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首先要明确用户是谁,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痛点和痒点。其次,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在不同场景、体验、互动中描绘消费者画像,抛弃简单臆测和自我想象,去研究客户的消费行为,使客户在服务中愉悦地实现知识、兴趣、情感、或价值的提升,进而才能从“非刚需”走向“刚需”。


关键词 5 品牌连锁

茶馆可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大类,其中经营性茶馆具有投入和产出的商业行为,因此具有商业属性。相反,非经营性茶馆则不具备商业属性。而中国经营性的茶馆又拥有单店和品牌连锁两种商业表现。用欧阳道坤老师的话讲:“谈现状关注单店,谈未来关注连锁。”因为单店具有产品和业务结构复杂、服务人性化等特点,从商业上讲,没有稳定性,抗击风险能力较弱,不具备持续生存的能力,无法承受市场的风吹草动。而品牌连锁店有商业模式可寻,可持续和可复制性强,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单凭产品、价格、服务就想一个人在乱世中野蛮生长的希望越发渺茫。未来,没有品牌将不具有任何价值。


品牌连锁效应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服务,连锁的标准化不仅仅在于诠释流程化、系统化,更具备完整的服务体制、可操作的商业模型、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当然,这并不代表单店就不能存活下去,而是强调品牌打造、规范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6 效率

抛开经营和非经营将,茶馆依旧要以生存为目标。因此,茶馆经营的本质需要为效率和效益负责。中国茶楼(茶馆)行业面临转型和经营困难的现状,如何提升茶楼(茶馆)的经营效率是核心问题。

首先茶馆在城市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优化费用成效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茶馆面临茶叶品类分散、价格参差和仓库积压、资金周转难等问题。因此,从规划费用预算、用足销售费用、提升库存周期、加快欠款回收四个方面着手,可不断优化费用结构,减少成本支出和资金压力,管控茶馆的运营状态。

其次是销售,销售效率是茶馆效益的保障。茶行业实效营销模式定制专家、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毕晓军在大会中提到增加销售收入的途径有:激发人效贡献、主推明星产品、扩大坪效贡献、深挖客户需求。茶馆内可从商品结构、门店布局、商品陈列、服务质量等多方面逐步实现盈利点的增加,并通过加速新品的推广、强化折扣的管理,来提高茶馆毛利率,从而实现茶馆经营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7 共享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之花百家开;“共享”无疑是2017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在在共享旗号下,茶楼(茶馆)行业是否也能套上“共享”二字,玩一把“经济”的套路?

在大会上,茶与餐结合典范、中国茶宴第一人刘秋萍和成都茶楼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邓迎峰都提到了茶馆的共享。茶馆中可实现“空间、厨房、人员、设备”等资源共享,也可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各界资源,实现抱团发展。编者认为,“共享双赢、抱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茶行业也作出了“跨界融合”、“互联网平台”等多项尝试。但是要实现完全共享除了产品、服务、平台、互联网等多方融合外,还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型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关键词 8 IP

IP是无形的,它折射的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或被赋予一定的涵义,但它最终要和人们产生文化与情感上的共鸣。犹记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对IP的解说:“IP就是具像化品牌,I Park In You Mind-我停留在你心里。”品牌在未来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是产品质量的外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品牌IP化是抽象的品牌转化为具象、可感的“人”的形象,拉近了客户与品牌的距离。

如何打造茶馆IP?编者认为IP的打造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例如四川彭镇老茶馆,茶馆内的桌椅陈设、人文气氛都非常符合四川本土茶文化。其次,寻找自身茶馆的特色,IP的存在必须能反映该茶馆的独特形象和气质。再者,IP要以用户体验和运营为核心,从产品、场景等建立互动关系。


关键词 9 茶文化

近年来,茶文化似乎成为茶企、茶馆的嘘头标配,让人想要了解却又害怕触碰。杭州门耳茶坊董事长倪闻在大会上呼吁大家:“冷看文化,热泡茶。”茶叶在茶文化的重压下,背负了太多,被人寄予太多。倪闻老师提到,茶企和茶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归到茶叶的本质,从品质、体验和服务留住消费者,而茶文化是锦上添花。


关键词 10 新媒体

2012—2017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发展揭示了下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即将到来。而新媒体也在这个时期实现了多种变革与突破,完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全面超越。

“一站两微”(网站、微信、微博)成了企业的标配,以风行、优酷等视频网络平台和二更、秒拍等短视频平台也在迅速崛起。新媒体已成为企业宣传推广的核心窗口。

面对新媒体的改变,中国经营报西南新闻中心主任党鹏给出了几条建议。

守住本分,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应用好新媒体手段进行引流

提供比同行更好的服务

硬件投资不是增加WIFI和绿植,而是文化和创意

寻找核心竞争力来打造茶馆

给茶馆植入IP

精准传播打好圈子


在大会期间,还举办了《茶楼茶馆服务规范》(DB51/T2135-2016,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质监局)宣贯会暨《茶与健康》杂志2018特别版本新闻发布会和南江银花产业的介绍活动。

▲四川省茶馆协会秘书长张涛

▲南江县银花中心办公室主任 袁旦


四川省茶馆协会秘书长张涛向大家介绍了《茶楼茶馆服务规范》(DB51/T2135-2016,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质监局)和《茶与健康》杂志2018特别版本的发布。他表示,四川省《茶楼茶馆服务规范》的出台是为了引导茶楼茶馆行业规范操作,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该服务规范在借鉴其他省份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结合了四川特色,鼓励提供四川盖碗茶茶艺服务。而《茶与健康》杂志2018特别版是今年成都茶楼协会年会的特刊,书中提到了很多茶健康、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一本普及读本。

▲南江县银花茶茶艺表演

▲ 抽奖环节一等奖奖品由盛源茶具提供

茶楼(茶馆)是弘扬茶文化、推广茶产业的直接窗口,是消费者认识茶叶品牌、了解茶文化的最佳阵地。此次大会可以说是茶馆营销和行业热点的大杂烩,直击了茶馆行业的痛点。编者认为,每个行业问题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专家对问题的挖掘和剖析,能让处在问题中心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们正视这个问题。但是中国茶馆的地域差异大,个体经营模式和特色也不同,所以针对四川茶馆行业,应该融合本土文化和特色,不轻易被专家的话撩拨,立足自身经营特点和方向,系统深入的学习茶叶知识体系,加强茶馆管理和人员培训,最终形成适合四川茶饮习惯的茶馆经营理念和标准,才能光大川茶茶馆、讲好川茶故事,助力千亿川茶产业发展。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天下茶友在厦门七] 2017国际茶叶包装设计论坛,讲述茶文化与茶包装的故事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产品包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品牌茶品需要独具茶文化品味的包装设计衬托。国际茶叶包装设计论坛自承办以来,在厦门国际茶博会组委会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境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茶包装设计论坛。 《绿色包装》主编-- 黄励 先生 今年的国际茶叶包装设计论坛于2017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2017中国厦门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展览会 ...

2017-10-14

[天下茶友在厦门六] 2017国际茶器论坛 之茶景情韵

2017国际茶器论坛 之茶景情韵 茶器、茶席、茶空间的无垠美学 茶作为融合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活方式,是东方文化特有的生活传统。 茶器 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应运而生,以它优雅的造型工艺和色彩斑斓的装饰艺术,为茶文化增色添彩。 茶席 是茶事进行的空间,体现了泡茶之人对茶事认识和情感。 茶空间 是人们修养心灵的所在,每一个精心搭配的器物,无不充满艺术的创意 ...

2017-10-14

中国茶人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茶友见面会在京召开

四川省蒙顶山茶业商会年会隆重召开

第十一届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学会年会隆重召开